加息週期買樓定租樓好?你要考慮的五大因素

 

近幾個月美國開始加息,置業者可能都十五十六,怕上車後樓市再下跌,同時又怕現時不買,樓市回升追唔返。大家可以思考以下5個因素,相信有助大家釐清買樓的想法。也歡迎大家找我們免費諮詢,了解自己適合買樓還是租樓。

1.人生階段

人生不同階段的居住需求,如:結婚、生小朋友、子女出身想自立生活。自置物業能提供一個穩定的居所,屋內的空間可因應生活需求而裝修佈置,生活空間一般較合心意。大家可以將精力專注於事業發展、家庭生活、小朋友成長等重要事項。選擇租樓的話,每隔1-2年就要重新擬定租約,甚至需要搬遷,會浪費不少心力。雖然自置物業有不少好處,但在加息周期中買樓,也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。

2.承擔能力

首先要審視自己的收入,如能通過申請按揭的壓力測試,供款佔收入的比例少於50%,一般都有足夠的還款能力,但也要注意收入來源的穩定性:固定收入、工作穩定,收入不受經濟環境所影響的人士,在現時市況也適合置業;自僱人士、收入波動較大、易受經濟環境影響的人士,適宜先租樓觀望,保持財務上的彈性。

同時,也要做好資金規劃充裕的資金對經濟逆境已有一定的緩衝作用,就算買入物業在跌市中變為負資產,只要繼續供款的話,銀行也不會call loan。置業者最好能有充裕資金預算,買樓後有超過1年生活和供樓開支的備用資金,就算逆市影響收入,也可守到環境好轉。

3.租金Vs供樓利息

坊間通常用租金和按揭供款比較,供樓平過租樓就是買樓的時機。現時一般借高成數按揭買入的物業,通常供款都會比租金多,供款其實是包括利息和償還本金部份,合理的比較應該是用買樓的資金成本+供樓利息和租金做對比,就算供款比租金高,只要租金比供樓利息多的話,餘額是會以償還本金形式,累積到物業資產,成為你財富的一部份。

例子:一層1000萬的物業,現時實際按揭利率是2.5%,一年的利息成本是25萬, 如年租金低於25萬,單看數字,租樓會較著數,但也需考慮其他非金錢能衡量的因素。

4.物業的價格

加息週期市場普遍認為樓價會下跌,但若能找到一個比市價低10%-20%的物業,很大機會能夠抵銷加息和跌市的風險,假設加息周期平均加息2%,維持3年,多出的開支也只是借款額的6%,而到減息週期時,樓價通常也會回升。

5.區份

留意計劃置業區份近年是否多新盤推出或未來供應數量多不多,一手供應量多會抑壓區內二手樓價,引至區內物業跑輸大市,可待市場消化負面因素後,才開始買樓。

大家還可以參考下表,在一般情況下,買樓自住和租樓的考慮因素和開支比較。

買樓 Vs 租樓(考慮因素)

考慮因素 買樓自住 租樓
家居布置自由度 可按家庭需要裝修改動 裝修改動欠缺彈性
居住地區彈性 較難轉換居住地區 1-2年租約期後,可根據工作、上學需要轉換居住地區
財務負擔 以按揭貸款形式買樓,供數開支受利率影響 租金水平受通脹和市場環境影響,長遠有加租壓力
開支 開支較為繁雜,當中包括管理費、差餉、地租、保養維修等 雜費支出一般由業主負擔
生活穏定性 生活居所穏定,可專注事業和家庭,不必每隔1-2年議價或搬遷居所 「死約」過後業主可能加租或中止租約
投資價值/風險 有機會因物業升值而賺錢或物業價格下跌而有帳面損失,長遠來看通脹會讓樓價上升 租金支出是消費,無任何投資或儲蓄價值
個人資產影響 資產可由家人或後代繼承 無資產累積成分

買樓 Vs 租樓(開支)

首次開支
買樓自住 租樓
首期 Y
按金或上期 Y
律師費 Y
代理佣金 Y Y
印花稅 Y Y
傢俱、電器 Y Y
裝修 Y
搬遷費用 Y Y

 

經常性開支
買樓自住 租樓
按揭供款 Y
按揭火險 Y
每月租金 Y
管理費、差餉、地租 Y
水、電、煤 Y Y
家居保險 按需要 按需要

 

非經常性開支
買樓自住 租樓
物業維修 Y
裝修翻新 Y
搬遷費用 按需要

免費置業咨詢

計算借款能力

想知道最新樓市消息和按揭優
惠資訊?

× 立即查詢